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春王正月。先秦。公羊高。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元年”是什么意思?指君王登位的第一年。“春”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年开始的季节。“王”指的谁?指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再说“正月”?因为指的是周王确立的正月。为什么要说周王的正月?是表明大一统,天下都实行王的政令。为什么不说隐公登位?这是成全隐公的心愿。为什么要成全隐公的心愿?隐公打算把国家治好,再把政权还给桓公。为什么要把政权还给桓公?因为桓公年幼而尊贵,隐公年长而卑贱。他兄弟俩身份尊卑的区别很微小,国人并不了解。隐公年长而贤明,诸大夫拥戴他为国君。这时如果隐公辞让,桓公能否登位,还没有把握。即使桓公能够登位,大夫们能否辅佐幼君,也没有把握。所以,隐公登位,全是替桓公着想。隐公年长又贤明,为什么不宜立为国君?因为立夫人所生的嫡子为国君,只凭年长,不凭贤明;立媵妾的儿子为国君,只凭尊贵,不凭年长。桓公为什么尊贵?因为他的母亲尊贵。母亲尊贵,儿子也就尊贵吗?是的。儿子因母亲而尊贵,母亲又因儿子而尊贵。
①元年:指鲁隐公元年。
②文王:周文王。
③曷:为什么。正月:阴历每年第一个月。
④王正月:指周历正月。古时改朝换代即改正朔(正月的第一天)。周历以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
⑤大一统:天下统一。
⑥平国而反之桓:隐公打算平治鲁国后,把政权归还桓公。
⑦隐长而卑、桓幼而贵:桓公的母亲仲子是鲁惠公的夫人。隐公的母亲声子只是随嫁来的姐妹。
⑧扳:拥戴。
⑨適:同“嫡”。
⑩立子:立庶子。
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著于竹帛”,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
公羊高。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著于竹帛”,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
寓黄轻车宅雨夜禁直归因戏赠。明代。祝允明。黄昏冷雨湿金鞍,鞮箙提巡绕禁銮。星散羽林霜气肃,天临华盖夜光寒。鄂君去后衾犹薄,京兆归来黛已残。知有游人卧斋阁,一般飞梦出长安。
安节吴公之还朝也情不能已再为诗十章 其六。明代。邹元标。寒灰应六律,万卉自春风。堪笑夸毗子,人力夺天工。玄珠得象罔,忘言意自融。
泛清溪入齐山。宋代。孔武仲。转轿南堤太阻长,不如乘兴泛轻航。园林荫翳清如簟,禽鸟将迎语有簧。溪是明河天上去,山疑方丈石中藏。衣巾散适心闲暇,更胜登临逐杜郎。
送汪汝玉守思南。近现代。金大车。谪宦从吾道,高名世所传。阴山藏疠鬼,瘴水发蛮烟。十口天边寄,孤帆海上悬。中原万余里,后会是何年。
鹧鸪天 病起。近现代。黄绮。雨断云边渐放晴。晚多秋气薄寒生。鸣蝉移树流余响,斗雀追风堕细翎。佳节近,别情增。病余惭倚一枝藤。泞泥牛迹荒村路,不见行人古树横。
长江乐园即事三首 其二。近现代。余菊庵。盘空翻滚车,惊心复动魄。我本一土佬,凝视长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