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女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曩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患之。有一老父来语之曰:“女莫愁,吾教女出,女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杀驼破瓮。近现代。伽腽肭。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女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曩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患之。有一老父来语之曰:“女莫愁,吾教女出,女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偷吃了瓮中的粮食,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曩:从前,以往。
先:先前。
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
食:吃。
首:头。
既:已经。
以为忧:为此事而忧虑。
语:告诉。
即:就。
依:依照,按照。
其:那个。
用:采纳。
得: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可以”的意思。
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这里指那个既杀死了骆驼,又打破了瓮的人。
汝:你。
复:又。
老父:老人。
患:担忧。
虽然在通常情况下,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往往能在做事时有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不经思考就接受别人的意见,连旁人的“馊主意”也言听计从,结果只能像那个笨人一样赔了骆驼又折了瓮。
世上不可能有那种“既杀驼,而复破瓮”的傻子,但思想方法呆板,机械的人是不少的。
以譬喻的手段,来使人们获得无上的智慧,这是《百喻经》的根本所在。譬喻的形式就好像用来裹药的树叶,当人有病时,就取出药来用,而自然地将裹药用的叶子扔掉。所以有智慧的人读了这部书,应当抛开譬喻故事的形式,抓住其中所蕴含的意义。这个故事就启示我们:凡事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
露黄一襭。向故人帽底,翻窥飞雪。病起重阳,帘卷西风晚寒结。
愁味伤秋更苦,惜缥壶、家泉冰洁。记冷香、呼取馀杯,清事隔篱说。
暗香疏影 秋晚过樵风别墅,分残菊一丛,归以梦窗谱写之。清代。朱祖谋。露黄一襭。向故人帽底,翻窥飞雪。病起重阳,帘卷西风晚寒结。愁味伤秋更苦,惜缥壶、家泉冰洁。记冷香、呼取馀杯,清事隔篱说。休道柴桑路远,小城正岁晚,人事凄绝。独坐遗芳,便有东风,不改漂摇柯叶。枝头甘抱枯香死,有霜后、伶俜孤蝶。愿此花、从此休开,占断义熙烟月。
四月二十八日祠禄秩满,喜罢感恩,进退格。宋代。杨万里。随牒江湖四十年,寄名台阁两三番。全家廪食皆天赐,晚岁祠官是地仙。匹似分司转闲散,也无拜表及寒温。明朝更省毛锥力,十字名衔尚请钱。
前韵赠章君孙宜四首 其三。清代。祝廷华。笔下山岚常耸秀,胸中丘壑自逶迟。几番佳什先人到,何日芳樽对客移。诗格谨严师杜甫,道心纯壹敩程颐。丹青神妙君探得,深感琼瑶割赠时。
夜泊兰江。元代。金涓。江山历朗雪初融,坐见宵分碧落空。世景固知光霁少,人生多在别离中。影随月下成三友,春到梅边第一风。此夕此情聊复醉,马蹄明日又西东。
寄题希元承诏堂希元惠诗因次其韵。宋代。冯山。鸑鷟峰前旧隐亭,仙翁曾此被弓旌。云山每恨未能到,松桂向人如有情。共把清尊惭北海,更听馀论学南荣。何须酩酊为真赏,归袖琼瑰已自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