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北人食菱。明代。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北人:北方人。
识:知道。
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席:酒席。
啖:吃。
并壳:连同皮壳。
或:有人。
曰:说。
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去:去除,去掉。
护:掩饰。
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并:一起。
欲:想要。
以:用来。
答:回答。
何:哪里。
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坐:因为,由于。
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
江盈科。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
消寒九集陶社诗人合庆八百岁公宴纪事十四首 其十三。清代。祝廷华。自古八百岁,夐绝推老彭。吾社果何修,而适与同庚。天寿固平格,乃若玉汝成。萍蓬既相合,俨似同根生。昔既设盟誓,今益融性情。联交贵真挚,久要非市名。遭际难强同,福寿莫与京。江山郁奇气,百世疑结晶。
闻顾氏两封君奉诏加三命之服。明代。邵宝。诏许衣冠与子同,百年昆弟两仙翁。云司象简瞻趋外,薇省金鱼映带中。清世箕裘还作地,名家弦诵已成风。向来锦轴丝纶在,请看平生教育功。
宫词 其二十四。宋代。赵佶。湘簟凉生暑气微,午天攲枕向纱帏。辘轳车扇间关处,双月回廊彩凤飞。
柴门。宋代。李时。柴门尽日扃,缘是少将迎。但得常无事,何须更入城。病同愁鹤瘦,吟伴月蛩清。我自于时左,非干避姓名。
赠笔工沈日新。宋代。郑元祐。南州先生真玉人,苏家季孟世绝伦。良公骑尾上天去,清润馀流溪水滨。东老之家酒熟未?其孙犹以縳笔闻。公家兄弟不负笔,我辈颓之天且嗔。不如醉用榴皮写,仙人岂亦能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