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闻有为法,佛说如梦幻。胡然窣堵波,香花耀凡眼。
和育王十二题 其九 育王塔。宋代。李觏。尝闻有为法,佛说如梦幻。胡然窣堵波,香花耀凡眼。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李觏。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山枇杷花二首。唐代。白居易。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春尽忆家归未得,低红如解替君愁。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春日游敬亭山。元代。郭奎。冠盖联镳出,晴郊北路分。我寻何水部,谁似鲍参军。芳树闻啼鸟,飞泉隔乱云。题诗兼劝酒,聊乐在殷勤。
风入松三首 其三。清代。奕绘。万年甲子侍灯筵,正殿好泰天。九州清宴亲藩宴,梦依稀、玉盏金盘。向晚西园烟火,来庭四海衣冠。不才谢病已三年,老宿半凋残。逢人每问朝廷事,但传闻、不似从前。搔首太平湖上,祧灯自理残编。
五月望夜六王川对月。明代。唐之淳。家常见月望天涯,及到天涯却望家。夜半觉来行帐冷,流萤飞过石莲花。
警斋吴侍郎再和余送行及居厚弟诗各次韵。宋代。刘克庄。少小携书借隙光,宵眠常晏起常忙。莫嫌茅舍曝朝日,犹胜板桥行晓霜。藜杖久疏前阁老,桃花不记旧台郎。自惭道学工夫浅,晚却逃儒入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