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踏莎行·闲游。宋代。刘将孙。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调下题作“闲游”,上阕写闲游中所见,下阕写闲游中所感,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那种想见西湖又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出来。
参考资料:
1、夏承焘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年8月1日 .
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这样的写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让各种物象组成余味无穷的画面。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骤变。词人方才的闲游似“云无心认出岫”,至此顿生枨触,优游之情马上化成一腔悲恨。
这一转变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客观上“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景物具有与西湖相似的特征;其二是主观上词人有见过西湖的印象和怀念临安的思想。因此当他在闲游中睁开双眼时,面前仿佛呈现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愁情。
过片三句,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红笺以血染。锦句用泪题,全是伤心之语,可见愁恨之深。下面他不说自己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忆念故国之情。
结尾二句,前后呼应,感情又深入一层。前面说眼前景色恰是西湖,然又不是真正的西湖。可见西湖之遥远。并不纯粹由于地理上的间阻,同时也是由于政治上的限隔。那么怎样才能重到真正的西湖呢?词人唯有托诸梦境。
“只应幽梦解重来”是推想之辞,然亦反映了现实中重到西湖之不可能。接着“梦中不识从何去”一句,又推进一层,意谓西湖只有在梦中才能重到,可是即使到了梦中。他也不知从哪条路前去西湖。词人那种想见西湖,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十分含蓄地流露出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刘将孙(1257—?)字尚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刘辰翁之子。尝为延平教官、临江书院山长。事迹见《新元史。刘辰翁传》。有《养吾斋集》四十卷,久佚。《四库总目提要》云:“将孙以文名于宋末,濡染家学,颇习父风,故当时有小须之目。”《彊村丛书》辑有《养吾斋诗馀》一卷。...
刘将孙。刘将孙(1257—?)字尚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刘辰翁之子。尝为延平教官、临江书院山长。事迹见《新元史。刘辰翁传》。有《养吾斋集》四十卷,久佚。《四库总目提要》云:“将孙以文名于宋末,濡染家学,颇习父风,故当时有小须之目。”《彊村丛书》辑有《养吾斋诗馀》一卷。
从军留别天逸。宋代。罗公升。一閒五千日,功德高於山。如何天不借,驱向金革间。妖血醒人饥,马足愁险艰。今宵觞咏处,已带风雪颜。皇穷未厌乱,肯放两脚閒。东海邈山河,庐峰定天关。即往不可留,我去何当还。后夜梦君时,哀笳鬓成班。
和政和颜令君韵。宋代。朱继芳。恰百年余得县名,从前官长是谁清。鱼鲑市小通蛮远,鸡犬村深见吏生。过客莫嗔厨传冷,家人方喜俸钱轻。却愁明日朝天去,不得黄紬饱五更。
仙霞关。清代。张尚瑗。七闽路与中原通,怪事咄咄惊天公。冈连岭复云树匼,飞鸟不度猿猱穷。微茫一线走绝壁,谁凿溟涬开鸿蒙?二十八盘尤斗绝,路难直似摩苍穹。王公守国天设险,崤函轘辕自古崇。兹岂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正恐五丁力不到,无诸倔强凭豅谼。尔来文物盛唐宋,舟车衢信当要冲。蛇形蟠曲甃磴道,史浩于此开榛丛。宋明王孙两遗种,哀哀望帝啼鹃红。日者井蛙跳涔水,高拥黄屋弯朱弓。阴平夜追渠帅缚,昆仑电扫巢穴空。虽云负固不可恃,车箱箭筈名益隆。热行五步一回首,仆夫告瘁心神忡。残旗折戟渺何许,故垒瓦砾馀蒿蓬。淙淙飞泉下幽壑,輣冲百道鸣丰霳。回溪互证前路失,恍惚七圣迷崆峒。南风不竞自天道,嗟哉竖子时无雄!欲呼真宰铲叠嶂,永俾灌莽无伏戎。左鼓右旗列几案,拖舟舁轿从西东。怀古登危重兴叹,溟茫襟袖侵霿雺。
于司录东园。宋代。刘敞。辟疆园圃厌城闉,闻道池台事事新。自置一樽消永日,别留槃石待幽人。雨添草色迷三径,风散花香入四邻。亦欲肩舆乘兴去,主人何必旧相亲。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唐代。卢纶。八龙三虎俨成行,琼树花开鹤翼张。且请同观舞鸲鹆,何须竟哂食槟榔。归时每爱怀朱橘,戏处常闻佩紫囊。谬入阮家逢庆乐,竹林因得奉壶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