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哀伯谏纳郜鼎

臧哀伯谏纳郜鼎朗读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展开阅读全文 ∨

臧哀伯谏纳郜鼎创作背景

  《臧哀伯谏纳郜鼎》选自《左传·桓公二年》。前710年的春天,宋国太宰华父督杀死司马孔父嘉,并占有了孔父嘉“美而艳”的妻子。宋殇公为此很生气,华父督害怕,就干脆把殇公也杀了,另立宋庄公。华父督为了取得各诸侯国对此事的默认,先后对齐、陈、郑、鲁等国进行贿赂。鲁桓公接受了宋国送给的郜鼎,并把它安放在太庙里。鲁国大夫臧哀伯认为这样做“非礼”,会导致官员腐败,甚至导致国家败亡。于是对桓公进行劝谏。

展开阅读全文 ∨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丘明朗读
(2)

猜你喜欢

快然睡起细雨微,忽有返照来荆扉。古木影斜生画壁,疏花香静入轻衣。

柳条迎风青袅袅,燕子披凉相飞飞。更对罗浮半云际,白衣苍狗各依稀。

(0)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0)

不能送行客,赠以绿杨枝。试看青青眼,此心当自知。

(0)

一自干戈后,先庐几处存。遽成豺虎峡,愁杀鹡鸰原。

岁酒空今夕,春风非故园。忧来无避处,只是倚衡门。

(0)

叶公贤父子,清风何奕奕。

爱彼清风好,危楼高百尺。

(0)

相思只隔两三程,写尽吴笺寄不成。却忆小窗前夕雨,为侬搀梦到金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