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唐代。卢汝弼。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写边庭夜警、卫戍将士奋起守土保国的小诗。描写边塞风光和边地征战的作品,在唐诗中屡见不鲜。早在盛唐时期,高适、岑参、李颀等人就以写这一方面的题材而闻名于世,形成了著名的所谓“边塞诗派”,以后的一些诗人也屡有创作。但这组小诗,却能在写同类生活和主题的作品中,做到“语意新奇,韵格超绝”(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评此组诗语),不落常套,这是值得赞叹的。
“朔风吹雪透刀瘢”,北地严寒,风雪凛冽,这是许多边塞诗都曾写过的,所谓“九月天山风似刀”(岑参),所谓“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再夸张些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但总还没有风吹飞雪,雪借风势,用穿透刀瘢这样的形容使人来得印象深刻。边疆将士身经百战,留下累累瘢痕,如王昌龄所写:“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其艰险痛苦情形栩栩如生;而这首小诗却写负伤过的将士仍在守戍的岗位上继续冲风冒雪,又不是单就风雪本身来描写,而是说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加倍写出戍边将士的艰辛。次句“饮马长城窟更寒”,是由古乐府“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化来,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份量。这两句对北地的严寒做了极至的形容,为下文蓄势。
“半夜火来知有敌”,是说烽火夜燃,响起敌人夜袭的警报。结句“一时齐保贺兰山”,是这首小诗诗意所在。“一时”,犹言同时,无先后;“齐”,犹言共同,无例外,形容闻警后将士们在极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英雄气概。全诗格调急促高昂,写艰苦,是为了表现将士们的不畏艰苦;题名为“怨”,而毫无边怨哀叹之情,这是一首歌唱英雄主义、充满积极乐观精神的小诗。
卢汝弼,字子谐,范阳人。景福进士。今存诗八首。(《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其诗语言精丽清婉,辞多悲气。诗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和《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两首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写秋日乡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阶叶”、“满城杵”、“蟏蛸网”、“蟋蟀声”等),以景衬情,写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写边庭生活,一片悲气弥漫之中又含着雄壮,十分动人心魄。...
卢汝弼。卢汝弼,字子谐,范阳人。景福进士。今存诗八首。(《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其诗语言精丽清婉,辞多悲气。诗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和《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两首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写秋日乡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阶叶”、“满城杵”、“蟏蛸网”、“蟋蟀声”等),以景衬情,写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写边庭生活,一片悲气弥漫之中又含着雄壮,十分动人心魄。
汝宁徐使君 其二。明代。李攀龙。使君为政杂风骚,绕郡青山照彩毫。不是赋成相倡和,那须更署范功曹。
吊曹觐。宋代。曾公亮。款军樵门日再晡,空弮犹自把戈鈇。身垂虎口方安坐,命若鸿毛竟败呼。柱下杲卿曾断骨,袴中杵臼得遗孤。可怜三尺英雄气,不怕山西士大夫。
题九华精舍册为颙上人。明代。胡应麟。五岳行踪僻,三山去路遐。何如北窗外,坐卧九莲花。
见种松苗者。近现代。刘崧。少壮从军事战征,东南十载废春耕。老翁远作诸孙计,閒种松苗待太平。
寄李于鳞二十四韵。明代。王世贞。四顾空搔首,中原独抚膺。月寒青海雁,风偃赤霄鹏。道路逢他辈,声华亦可凭。强为知己语,敢并故人称。忆自唯吾汝,相逢属废兴。舟联私郭泰,楼卧仰陈登。落月过三市,高秋问七陵。河奔浩莽荡,岳削重崚嶒。没羽真疑虎,疏韝乍纵鹰。风烟身许混,天地目频瞪。俗就谁心折,篇成岂价增。拙于贫贱共,狂得古今憎。岭表梁公实,山东李伯承。宗徐少卓荦,榛也老飞腾。独往时难遏,横行意颇矜。英雄方识尔,踯躅有来朋。眉宇千年色,襟期万壑冰。过从原不偶,聚散忽因仍。别路人如织,微官我独绳。孤槎春气迥,双剑斗文凝。酬酢怀翻切,浮沈道鲜能。暂归依酒伴,随泊访渔灯。此物期终遇,生予或可徵。亦知疑白璧,代尔任青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