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雪后。清代。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此时,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
这句是说,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清孤:凄清孤独
等闲:寻常、一般。
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给他的心灵带来严重创伤,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后》就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郑燮。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夜发龙头山。明代。吴与弼。正羡沙头缩项鳊,上流忽听夜行船。满湖柔橹和鸣处,万里青宵月向圆。
醒后书壁。明代。区怀年。高卧榆枌十亩间,小窗移枕对溪山。莫嫌鸥社閒来往,悟得忘机梦亦閒。
喜迁莺 和仁先韵却寄。清代。沈曾植。年朝岁暮。向消领湖漘,雁啼柔橹。分轴编诗,倚声写梦,占得忘机逸旅。一向椒芬凝酒,偏是蜡花窥户。重点检旧春衫,一瓣心香荐否。何处双缟袂,月地归来,白晓冰轮午。照影波清,围炉夜永,几度移宫换羽。零落潜夫旧事,都付补题新句。为邀勒帝台春,回向歌边金缕。
冬日平泉路晚归。唐代。白居易。山路难行日易斜,烟村霜树欲栖鸦。夜归不到应闲事,热饮三杯即是家。
宣歙道中。宋代。杨万里。天齐玉立万孱颜,三日深行紫翠间。便是昨来千佛阁,望中见此两州山。诗家寒刮少陵骨,宫样高梳西子鬟。祗好遥看莫登览,今晨登处鬓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