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无衣。两汉。佚名。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美观。
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六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温暖。
七:虚数,言衣之多;一说七章之衣,诸侯的服饰。
子:第二人称的尊称、敬称,此指制衣的人。
安:舒适。吉:美,善。
六:一说音路,六节衣。
燠(yù 玉):暖热。
关于此诗背景,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有人赏赐或赠送作者一件衣服,作者作这首诗表示感谢”。有人根据诗意猜测,诗人可能是一个民间歌手,他本来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妻子,家庭生活十分美满温馨,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从中来,因作此诗。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36-237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33-234
斋中绘五岳为图称卧游焉各系以诗 其五 恒山。明代。胡应麟。绛节回看上帝台,金茎云雾接蓬莱。不知碣石青何处,万里冰天雪色来。
红云亭即事五首 其四。元代。方回。江湖垂老死,天地忽风尘。岂不多华屋,何曾属主人。此亭聊著眼,数口仅容身。鸡犬桑麻里,侯王愧小民。
兵起。明代。郑善夫。自有西江乱,流民起带刀。操差尽孺弱,杀戮到耆髦。敌馘时犹献,军需日更骚。长缨未得请,无计罢鞬櫜。
寄扬州金使君。元代。魏初。两年不到摘星楼,雁隔江声送客愁。昨夜金山船上月,澹随帆影过中秋。
南歌子(和陈勉仲)。宋代。王之道。老懒诗才退,春融醉眼昏。青山终日对柴门。柳外断桥流水、几家村。桃李添新意,池塘失旧痕。一尊聊复为君温。倾倒年来酬唱、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