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沈括(宋)——《梦溪笔谈》
古人铸鉴。宋代。沈括。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沈括(宋)——《梦溪笔谈》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一旦得到古时的镜子,一律刮磨使镜面平滑,这是师旷(春秋著名乐师)为什么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缘故啊。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鉴:镜子。 差:略微 原:推究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沈括。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播村隘。明代。林弼。溪洞有馀险,播村扼南夷。径小石齿交,树古藤脚垂。乱竹无人伐,槁折何离披。林杪天一窍,云密不得窥。举步即胁息,间关风磴危。日夕未出隘,我仆皆告疲。嗟尔戍守人,创残百战遗。馀生亦何幸,际此明盛时。
探春。明代。李梦阳。老去探春每怕迟,酒朋棋伴日相追。无心柳絮当人起,有意桃花背马随。台榭草蒿离乱后,往来弦管古今悲。幽崖尚虑残梅在,玉笛丁宁莫放吹。
新省呈右相及藩参诸公。元代。杨维桢。大省新开方岳重,人间第二紫微垣。丹池凤浴江湖浅,温室花开雨露繁。天柱星辰高北极,海门日月远东藩。相君大业凭谁赋,白发词臣诏立言。
天池鱼。清代。刘鹗。君不见万岁山下、天池中,赪鲂赤鲤森蚁蜂。荷阴柳影护深碧,扬鬐鼓鬣何憧憧!恩波浩荡得所托,异日或可随云龙。乘舆北狩未及远,鱼已就戮遭群凶。公然白日恣窃盗,得钱聊复斗酒供。圣恩自谓守禦固,岂知守者元非忠?群鲜无知固可负,忍负主意将为容。又不见苍生与鱼正相似,托身天池尚如此。
故人李世南画秋山林木平远三首和韵 其一。宋代。李之仪。晚烟拂拂聚无痕,瘦骨棱棱见彻根。细路萦纡饥马疾,举头新月是前村。
雪霁后王相公招饮郊园。明代。安希范。出郭乘初霁,高台列绮筵。北临收市邑,南睇俯山川。莘野耕春雨,磻溪钓暮烟。圣明虚席待,莫负太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