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忆钱塘江。宋代。李觏。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
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钱塘江:亦作“ 钱唐江 ”。 浙江的下游,称钱塘江 。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钱塘潮”。
昔年:往年;从前。
归帆:指回返的船只。
好是:好像;犹如。亦作”好似“。
涵:包含。
水仙: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李觏的这首《忆钱塘江》,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诗人在诗中不写气势恢宏的钱塘江潮,而以“醉”这一传神的诗眼统摄全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
诗的前两句“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写诗人当年乘醉行船归来,一路观赏着钱塘江傍晚的美景。首句中的“昔年”二字,紧扣诗题的“忆”,表明诗人是凭自己的记忆来描绘他当年观赏钱塘江之奇景的;“乘醉”二字则告诉人们他当年是醉眼赏景的。正因为诗人是醉眼赏景,所以他放眼望去,隐隐约约地看到夕阳西下,一半已隐身匿迹,另一半还悬挂在山头上,仿佛山口衔着半个夕阳似的。次句中的“隐隐”、“衔”诸语下得颇为精妙,很切合诗人醉眼赏景的特点。
诗的后两句“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这里,诗人先以“好是”二字提示下文将拓深诗的意境;继而,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最后,则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水仙齐着淡红衫”奇妙的比喻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白帆的奇景。这两句诗亦实亦虚,虚实相间,也完全切合诗人醉眼观赏醉景——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奇思异想。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李觏。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后黄公庐 赠吴遂君。清代。夏曾佑。朝朝伏案赋大狗,忽思出门跨疲驴。立谈遍国竟无有,时有鬼物相揶揄。技穷仍自访吾子,狂谋谬算相嬉娱。须臾意尽计无出,入手幸有黄公卢。饿鬼见脓大欢喜,况有臃肿之与居。一壶怡愉两壶笑,三壶喧虺四欷歔。五壶骂座客尽散,兀然入梦忘登车。役夫脱籍履六合,哮吼跳掷皆诗书。方持文字作大狱,忽然境界皆为虚。教堂呜钟拜磔鬼,壁虱列队如肥猪。秋风无赖犯破席,绳床兀臬如舆图。嗟乎我醒得非此,人生觉梦那不殊。嗟乎梦觉那不殊,然后孔丘代温真吾徒。
九月二日盛集诸公郊游至二圣寺仍用散木韵 其三。明代。袁宏道。折柬召僧休,儒禅结伴游。藻心遮戒律,觞改黜轲丘。壁冷啼虫暮,云盘怒隼秋。小章閒理楫,歌板上渔舟。
省坐无赖阅杂册花草禽鸟凡十六色各成一绝漫题其后 其五 萍。明代。王世贞。洞庭天阔月横斜,浪打风惊自叹嗟。少日风光君莫问,至今情性似杨花。
复出莆阳即事因之有怀家兄。明代。王世懋。五马骖驔又复东,剧怜行色有壶公。江潮不雨常生白,山叶无霜也自红。野店风腥鱼市近,官桥石老砺房空。亦知橘柚荣堪寄,只是长天少片鸿。
早发中严寺别契上人。唐代。皇甫冉。苍苍松桂阴,残月半西岑。素壁寒灯暗,红炉夜火深。厨开山鼠散,钟尽岭猿吟。行役方如此,逢师懒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