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鬟烟鬓与谁期

云鬟烟鬓与谁期朗读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展开阅读全文 ∨

云鬟烟鬓与谁期创作背景

  皇祐五年(1053年)六月,王安石被旨前往苏州相度水势时,作下此诗。

参考资料:

1、王兆鹏,黄崇浩.王安石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28-29

2、王安石.王安石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183

  一、二句写眼前的望夫石,云鬟烟鬓,语言简单明了,描写形象逼真,把云烟比作望夫石头发。“云鬟烟鬓与谁期”中的“与谁”用了反问的语气,体现出望夫石对丈夫的归来抱有深深的期待,并引起读者思考望夫石像所想的内容。

  三、四句转写另外一个“望夫”的传说,引用了“二妃望舜,本意在望其生还。”的典故。通过舜帝妃子期待舜帝归还来烘托诗人所要表达出向往国家美好政治的前景。在诗人者看来,舜还是上古圣明之君的一个代表。望舜实是向往圣明之治。希望国家未来的政治路途能够光明,国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全诗没有国家方面的描绘,却通过运用妻子期待与丈夫相聚的典故,来表达对未来国家兴盛的向往。诗中通过“还”字把“望夫石”和“二妃望舜”的典故相连,借以妻子期待丈夫归来的故事,共同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的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之情。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16)

猜你喜欢

碧云吞日天欲暮,城西捩柁城东路;蓴羹菰饭香满船,正是江头落帆处。

荻洲渔火远更明,烟水苍茫闻雁声。

(0)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0)

深院愔愔。破苔痕,寂寞独寻幽径。东风僝僽,还共晚烟吹暝。

缟衣轻曳,问谁向、玉阑偷凭。惊认作、粉魅窥人,却是老梅摇影。

(0)

辩士祠边半岭松,不容凡木乱江风。

筇枝拄到峰头阁,天籁都归十八公。

(0)

升阳暧春物,置酒临芳席。高宴阙英僚,众宾寡欢怿。

是时尚多垒,板筑兴颓壁。羁旅念越疆,领徒方祗役。

(0)

溪山泼墨水云秋,似绮馀霞次第收。灿灿拒霜铺蓼岸,双双属玉舞蘋洲。

杳无锦字来凭雁,拟灭机心试狎鸥。望里碧云还又合,数峰江上忍抬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