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荀巨伯探病友。南北朝。刘义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 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后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地方!”于是调动整个军队回去了,全城因而得以保留。
语:对…说
子:尊称,相当于“您”
去:离开
败义:毁坏道义
岂:难道
既:已经
一:整个
止:停留
委:丢下;舍弃
遂:于是
班军:调回军队,班:撤回
还:回去
并:都
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是因为他们的友谊建立在道义基础上,这样的友谊,才是君子之交。义气,不会因富贵贫贱或生死祸福而改变立场与做法,义气是为了正当的事情,而主动愿意替别人承担危险,甚至不惜舍弃自我,成全他人的气度,这也是“真”、“诚”的一种体现。一桩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可见“义”以及道德的强大感化力量。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见证到患难见真情的可贵外,荀巨伯在生死关头还能不忘圣贤书所言,而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行为,更让我们学习到读书人笃行真理的精神。
从中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是我们去尊敬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刘义庆。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鹧鸪天 其四十四。近现代。杨易霖。莫上高楼望远峰。故园还在别离中。行行归雁催春讯,日日征帆映碧空。歌慷慨,醉朦胧。出门偏遇打头风。梅花纵好君休恋,第一无情是此公。
皇甫坦所居。宋代。张孝祥。石侧疑无路,峰回别有天。神泉通玉海,帝画丽奎躔。紫闼虽重到,青瑶却未镌。直须香案吏,为写白云篇。
黄山三首 其三。近现代。余菊庵。闻说黄山卅六峰,峰峰奇绝不相同。我来未许窥全貌,半隐汪茫云海中。
题冯唐庙。宋代。叶明。千百年来汉老郎,晓来灯火晚来香。庭前不用寻碑记,已载班书数十行。
五用出郊韵三首。宋代。吴潜。看他南亩十分收,归去来兮事尚悠。梦里便寻青栎社,生来几过白苹洲。向前七袠无多岁,更后三朝即半秋。如电如阴如幻境,还知生熟路头不。
九月二十四日陪少蕴左辖饮朱氏林亭以朱行中寄其弟诗为韵席上同赋。宋代。葛胜仲。萧晨天宇澄,云物扫氛霿。寒飙振飞藿,策策商声中。官散无町畦,出若孤云纵。仰怀山中相,隐居邻二仲。驾言访精舍,连日食指动。午坐烹茶龙,夜饮烧烛凤。殷勤数啖我,省烦惭闵贡。美哉澄空堤,松竹锁岩洞。怪石初平留,嘉树橐驼种。山水有清音,招隐诗可诵。初如叩清角,乍若听幽弄。窥临已不恶,况乃陪营从。清谈木霏屑,圆机盘走汞。清寒逼吟魄,不起梨云梦。半生了官事,今假幸少空。坐有第一流,不饮宜自讼。人生行乐耳,急若奉漏瓮。东山恐不免,衮职行登用。槎通天衢升,茅茹诸贤共。惟有数奇人,辛苦仍耘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