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军樵采供衣食,官府饥寒痛逼之。贼满四郊无处采,忍闻半日尽逃移。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四十四。清代。刘鹗。老军樵采供衣食,官府饥寒痛逼之。贼满四郊无处采,忍闻半日尽逃移。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满江红 秋声。近现代。姜书阁。欧阳夜叹,空今古,谁弗兴尽?木簌簌,寒蝉哀咽,西风吹紧。萧萧不出白杨外,声声都在乌鸦吻。嗟年来游子苦征尘,心何忍!思往事,无凭准,寻旧梦,杳如烬。乍天边望见,雁行成阵。不知我生何时了,那堪此气重来困。恨秋风吹去好年华,空悲愤!
临江仙慢 第二体。清代。樊增祥。巷陌太平鼓,千门爆竹,并作春声。少年事、朱楼系马弹筝。新正。有金船酒,银桥月、气象承平。逢人日,看定王红萼,别有风情。香清。韦郎昼寝,一晌茶熟诗成。好栽培芳树,待燕停莺。飞觥。对昆池水,南山雪、老眼常明。江南路,又杏花春雨,迎接先生。
数烛知归日,思家似老人。此凡三锁宿,今复一经旬。
猛着棋销日,深凭酒送春。萧条双短鬓,半夜总如银。
元祐三年同深之学士子开侍郎在初考今复承乏有怀旧游因作此诗并幕次唱酬二章寄呈深之学士子开侍郎 其二。宋代。彭汝砺。数烛知归日,思家似老人。此凡三锁宿,今复一经旬。猛着棋销日,深凭酒送春。萧条双短鬓,半夜总如银。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唐代。岑参。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夏昼睡起一凉快甚。元代。胡天游。炎歊困亭午,推枕目犹眩。檐光射茗椀,高壁走惊电。开窗山鸟度,倚杖松阴转。凉风惠然来,林影一时乱。徘徊入怀袖,颠倒弄书卷。披襟领嘉贶,顿尔扫烦倦。乃知封姨功,百倍班女扇。无由均此施,独享腼有面。王师正南征,荷戟汗如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