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贼知无兵可恃,迩来充斥遍西郊。官陂忽听兵云合,赖有元戎为解嘲。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十九。清代。刘鹗。群贼知无兵可恃,迩来充斥遍西郊。官陂忽听兵云合,赖有元戎为解嘲。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同徐茂吴游白岳信宿紫霄楼 其二。明代。佘翔。北斗天高不可从,灵岩壁立翠重重。松间此日来双鹤,云里何年驻六龙。短褐朝元随羽节,空山采秀蹑仙踪。日斜笑倚卢敖杖,谷口西风落暝钟。
七月二十六日。宋代。孔平仲。蕲州小簟琴光枕,学馆无人日午时。睡去沈酣本避暑,梦回展转却添疲。倏忽云雷出天意,清凉风雨报秋思。世间此味宜无比,只说羲皇已自卑。
骊山三绝句。宋代。苏轼。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上皇不念前车戒,却怨骊山是祸胎。
丹元子步天歌 其三 西方七宿。唐代。王希明。胃,三星鼎足河之次。天廪胃下斜四星,天囷十三如乙形。河中八星名太陵,陵北九个天船名。陵中积尸一个星,积水船中一黑精。
煦山道中三首 其三。宋代。党怀英。海路东南万壑倾,青山孤起压重城。驿亭春半馀寒雪,墙角无人草自生。
送玉甫兄叔平弟偕绂卿侄应试金陵。清代。翁端恩。雁影涵秋趁晓风,壮游难得一门同。已欣佳句如灵运,更喜清谈有阿戎。万里江涛归赋笔,六朝山色入诗筒。攀香蟾窟家声旧,会看三株灿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