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地曾经托趣深,和风晴日喜重临。筋骸又老四三载,何限依依怅旧心。
同小儿游山 其二。明代。吴与弼。胜地曾经托趣深,和风晴日喜重临。筋骸又老四三载,何限依依怅旧心。
(1391—1469)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字子傅,吴溥子。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
吴与弼。(1391—1469)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字子傅,吴溥子。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
灵岩七咏 其二 證明龛。宋代。张雍。不倦千寻谒證明,凭栏下瞰白云生。更期进步孤峰顶,要向如来头上行。
送马参议公御之陜西。明代。邵宝。外省元兼内六曹,使君西去更贤劳。迎舟风助黄流急,随马云分华岳高。远道谁教歌憩茇,丰年独遣问啼号。一尊未尽临岐思,寒日荒荒满节旄。
南城邓氏亭。宋代。洪炎。小麦青青山一曲,江南千里伤春目。盱母江头唤渡人,遥指麻源第三谷。裹盐包饭各匆匆,回首烟霞楼观中。诗成更觅羊何和,犹是前身内史公。
贻小尼师。唐代。王建。新剃青头发,生来未扫眉。身轻礼拜稳,心慢记经迟。唤起犹侵晓,催斋已过时。春晴阶下立,私地弄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