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送子来,新月迎子归。风月同自然,吟弄亦奚为。
送符生士亨还南昌三章 其三。明代。湛若水。江风送子来,新月迎子归。风月同自然,吟弄亦奚为。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赋环波亭送杨校勘归豫章。元代。乃贤。积水敞华构,参差带幽壑。微风动轻蘋,绿云泛珠箔。天空夕阴敛,川迥游鳞跃。徘徊沧洲梦,露下翠衾薄。公子属鸣佩,逍遥陟延阁。微吟省树移,缓步庭花落。放舟返春渚,言恣林泉乐。挥觞靡可留,怅望青山郭。
玉烛新 咏烛。清代。陈维崧。五更寒作阵。正绣幕重重,一枝斜隐。当时曾在,春宵底、照足美人春困。云沈雨重,谢倦眼、看承逾俊。珊枕畔、翠袖轻遮,怕他隔帘风紧。如今长伴空床,风也弄孤灯,闪成青晕。兰心剪瘦,谁听得、掉却玉钗声韵。金荷渐烬。结遍釭花无准。问红蜡、今夜和愁,烧残几寸。
送韩平兼寄郭微。唐代。刘昚虚。上客夜相过,小童能酤酒。即为临水处,正值归雁后。前路望乡山,近家见门柳。到时春未暮,风景自应有。余忆东州人,经年别来久。殷勤为传语,日夕念携手。兼问前寄书,书中复达否。
除夕呈仲至。宋代。韩淲。小至才看语夜深,岁除寒雪复关心。交游每叹难同话,亲旧相逢且自寻。爆竹尽教邻巷响,屠酥先付小儿斟。崇朝又是春风起,急景何由不缓吟。
四十咏 其二十四 毛文简澄。明代。王世贞。毛公践华显,秉性乃恬易。杜门饮醇酒,口不谈世事。一遇鼎革间,铿然践坚议。天怒百不回,秋风有归计。
念奴娇 纬云弟三十作此词因和其韵同半雪赋。清代。陈维崧。醉拍阑干,叹去者苦多,光阴倏忽。知我平生悲愤事,惟有当头明月。准拟骑鲸,不然射虎,一吐胸中郁。吴钩负汝,好将衫袖频拂。追想红烛呼庐,青楼赌酒,往事推华阀。小季已称三十岁,何况暮年黄歇。斜阁秦筝,横摊越绝,烧尽炉中柮。凭高远望,江流一线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