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颅方趾具仁端,性体曲来只一般。
若见里头腔子黑,相书已作死人看。
赠山屋相士。宋代。方逢振。圆颅方趾具仁端,性体曲来只一般。若见里头腔子黑,相书已作死人看。
宋严州淳安人,字君玉。方逢辰弟。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历国史实录院检阅文字,迁太府寺簿。宋亡,退隐于家。元世祖诏起为淮西北道按察佥事,辞不赴。聚徒讲学于石峡书院,学者称“山房先生”,以之配祀于蛟峰。有《山房集》。...
方逢振。宋严州淳安人,字君玉。方逢辰弟。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历国史实录院检阅文字,迁太府寺簿。宋亡,退隐于家。元世祖诏起为淮西北道按察佥事,辞不赴。聚徒讲学于石峡书院,学者称“山房先生”,以之配祀于蛟峰。有《山房集》。
送王子初总管奉诏北上。元代。王恽。圣代崇儒意匪轻,徵车相望半诸生。九天雨露思贤相,十载经纶见老成。更化有方先定制,救时无验是虚名。烟霄未遂攀鳞志,葵藿空怀向日诚。
雨中志感寄李太史伯襄 其一。明代。伍瑞隆。黑雨动经旬,幽人却未贫。总无身外物,时有意中人。白璧成何用,青云不可亲。从归武陵后,不敢怨强秦。
雨夜舟中怀实父弟。明代。葛一龙。风急雨声乱,飒来愁满天。不知飘泊处,可有故乡船。归路关前梦,残更榜上年。半生兄弟念,多负看山眠。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赠黎安二生序。宋代。曾巩。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东亭闲望。唐代。白居易。东亭尽日坐,谁伴寂寥身。绿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笑言虽不接,情状似相亲。不作悠悠想,如何度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