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如鼻说。
性地颂 其六。宋代。张伯端。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如鼻说。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张伯端。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黑龙潭。近现代。胤禛。平麓蟠崇阜,云潭结涧阿。镜光涵铁冷,溜响喷珠多。秘识龙藏穴,深疑蜃蜕窝。农田望霖雨,于此乞恩波。
劝成都府学诸生。宋代。赵抃。学初心勿动华纷,须念文翁昔日勤。事业直教名不朽,声猷堪畏世无闻。平居乡党终传道,得位朝廷必致君。为语诸生期远到,天衢亨处有青云。
偶书。元代。王冕。今晨好风雨,湿云四边驰。落花烂作土,潦水积成池。疲民在涂炭,朝暮苦啼饥。况兼时气乖,好肉生疮痍。方忧旧田秽,无奈新城欹。世情甚促迫,天意将焉为?我生合忘言,感慨徒伤悲。
和因上人四首。宋代。王之道。茭葑弥天眼界幽,浇愁应办酒如油。坐怜渔父机心胜,万顷春苗不下鸥。
滦京杂咏一百首 其三十四。元代。杨允孚。九奏钧天乐渐收,五云楼阁翠如流。宫中又放滦河走,相国家奴第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