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间,春风吹遍了衡阳城,雁儿盘算着路程,准备立刻从楚水边飞回燕山旁。
不要怪我春天一来就要回去,江南虽好,却是他乡!
衡阳:今属湖南省,在衡山之南、有山峰势如大雁回旋,名回雁峰。相传北来的大睚到此不再南飞,遇春飞回北方。
楚水:泛指古代楚地的江湖。战国时,楚国占有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江浙的大部地区,这里言楚,即指江南。
燕山:在河北平原北侧从潮白河谷到山海关,由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明成祖永乐四年,即公元1406年,诗人王恭被荐举为翰林待诏,参与修《永乐大典》,书成之后,被授为翰林典籍。可是诗人厌倦仕途,于是辞官返回家乡,这首诗便写在回归家乡的途中。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110
咏雁的诗通常借秋雁南飞的形象,抒发在北方的游子对南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北方艰苦环境的厌倦。这首诗却相反,塞北虽苦,但终究是故土。这首诗构思别具一格,主题更上一层楼。
诗歌首句从春到衡阳切入,语气中充满欢欣。诗人一开章就说“春风一夜到衡阳”,仿佛“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从冬到春的岁序交替。乍看起来,好像有悖于常理,仔细一琢磨,这洋溢着人们对暖风乍至、大地春回的轻松喜悦之情,也从侧面反映了雁儿正久久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因而对此特别敏感,暖风初至,便喜不自胜。
第二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大雁并不是因此赢得舒缓喘息的时机,而是产生急切离开的归念,忖量着“楚水燕山”的漫漫征程,准备立刻从楚水之畔飞回燕山之旁。这一层跳跃,写出大雁归心的急切,可说是“闻风而动”,绝无犹豫。“楚”,当然是指大雁生活的南方;“燕”,却是寒冷的北国,山水互文见义,正说明从南到北,这中间,要经历千山万水。“万里长”显示了大雁征程的遥远。而此时的江南,春色佳丽,正好流连。对此,人们心头困惑自然转化为对大雁的质疑,不但诗人要“怪”,连读者也要“怪”。
后两句当然是大雁的回答——“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诗人用托物咏怀的手法,借春雁的口吻表达强烈的思乡情感,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王恭是福建闽侯县人,江南本来就是他的故乡,他却说“江南虽好是他乡”,由此看来,诗中的“楚水”、“江南”并非确指某个地域或方位,只不过是一种借代性的语句,指的是享受荣华富贵的朝堂。因而本诗的主题不是表现对故乡的执着的爱,而是表现了诗人想辞官归隐、遁迹林泉,寻找自己精神憩息的家园,也表现了诗人不愿为官,愿过渔樵隐逸生活的意趣。
本诗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取向不同,不写秋雁南归,寄托羁宦北方的士大夫对南方乡土的思念,而是写春雁,在春风吹到衡阳时,不计从“楚水”到“燕山”的“万里”之遥、程途之苦,坚决要回艰苦的北方去。诗旨不在于区别南北地域,而重在表现不留恋温柔富贵的官场,甘愿终老田园过吟啸自得的清高日子。
诗歌四句的结构,从弃优就劣这一违背常情的举动,引出疑问,而后归结到全诗的中心,有助于将主题表现得更鲜明,艺术手法上从反常突出正常,在引起惊诧后再以拟人的口吻亮底,加强了艺术效果。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玉鸠歌寿陈子有观察。明代。董其昌。白云何来照象罔,不作寻常珂佩响。于阗之玉昆吾刀,雕琢鸠形大于掌。恰称仙人九节筇,颁自君王灵寿赏。撑柱倾天会有时,披寻福地能萧爽。八千岁月老堪扶,十五连城差足享。昔有卢敖曾挟之,垂赤豹兮骖文螭。飞扬跋扈污漫期,手佩玉鸠如佩觿。狡狯变化儿童嬉,掊风作雨尔所为。天老倦游鸠倦飞,龙梭一跃归葛陂。杖化葛陂龙,鸠啼昆丘树。回翔抵鹊村,更与非能遇。五更祝哽布初筵,九十造朝随舄履。帝师绵邈鸟不闻,巢居谁与接慇勤。一从鼠璞邀高价,那见鹰眸好策勋。神物悠悠委草莽,野人得以遗山长。白璧应难荐十双,青蛙那可消几两。悬矢知当屈揽初,挂钱便起黄垆想。蒲坂平阳辑瑞新,万壑千岩胡独往。玺书一日下安车,玉鸠飞向铜龙上。
初秋 其三。明代。王夫之。昔昔秋犹在,劳劳老易侵。宝刀蚀虎气,孤镜吼龙吟。凉梦惊难续,閒愁病不任。江山留九辨,未许怨登临。
寄阎普州。宋代。王十朋。对策天庭老布衣,直言中已有危机。须知东普胜西掖,好买扁舟及早归。
唐人牧马图。明代。王钝。兔髯香染松烟湿,腕底龙媒惊霹雳。云笺半幅秋水横,霜蹄晓踏荣波立。圉人持箠唐衣冠,恍疑毛仲临雕鞍。当时骏骨岂易得,遗形独赖曹与韩。我今按图叹奇绝,真如目睹双騠駃。忆昔吴门疋练过,光芒闪烁明于雪。夫何路险盐车随,伯乐不遇知者谁。又思燕台有高价,郭隗一去无良媒。华阳春雨生芳草,水暖沙平浑不扰。此图此景着意深,冀北凡群愁欲老。
次姚春木安昌寄兴诗韵。清代。刘敦元。燕鸿来往总成宾,愧我生涯倍怆神。卖赋鸡林留旧价,论心骥枥感伊人。归从梦短如中酒,情比官贫未乞身。同是江南倦游客,回帆恐被白鸥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