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海外访碑回,六代江山幕府开。画舫烟波摊卷轴,名园宾客盛樽罍。
筹边馀事知多暇,集古亲编定费才。可惜不留吴石在,学宫吟赏日频来。
题陶斋雪夜评碑图图后有天发神谶拓本。清代。陈宝琛。尚书海外访碑回,六代江山幕府开。画舫烟波摊卷轴,名园宾客盛樽罍。筹边馀事知多暇,集古亲编定费才。可惜不留吴石在,学宫吟赏日频来。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陈宝琛。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蚁战图 其二。金朝。李俊民。胶胶扰扰战争多,岁月循环得几何。树下老人观物化,梦魂应不到南柯。
春日怀子重履约履仁 其二。明代。文徵明。二月东风已物华,谁教寂寞向僧家。关心夜雨应无寐,侵晓开门看杏花。
琵琶亭。宋代。陈郁。二叹浔阳送客翁,忍将吾道等秋蓬。茕然商妇千呼至,贵其监州一笑同。力学本为明德计,能文祗是立言工。琶琵亭下悉情远,付与长江写不穷。
春秋战国门。卫灵公。唐代。周昙。子鱼无隐欲源清,死不忘忠感卫灵。伯玉既亲知德润,残桃休吃悟兰馨。
玉京谣。宋代。李恰。已是看春去,鸿爪迷离,意共东皇懒。唤苦啼鹃,声声空进哀怨。恁夕阳、燕子归来,只冷落、谁家庭院。残红满,楼台帘幕,黄昏寻遍。谁教咫尺如天,远蓦相逢,又愁牵泪溅。细细宵长,朦胧幽梦难唤。听隔窗、密雨丝丝,到枕畔、将魂同绾。镇长见,莫任罡风吹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