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似江上山,日日立江中。欢心江流水,晨西夕又东。
子夜歌 六首 其五。明代。李孙宸。侬似江上山,日日立江中。欢心江流水,晨西夕又东。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李孙宸。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题薛景石瓜庐。宋代。徐照。何地有瓜庐,平湖四亩余。自锄畦上草,不放手中书。人远来求字,童闲去钓鱼。山民山上住,却羡水边居。
落第后赠同居友人。唐代。顾非熊。有情天地内,多感是诗人。见月长怜夜,看花又惜春。愁为终日客,闲过少年身。寂寞正相对,笙歌满四邻。
邗江。清代。金渐皋。画舸南游锦缆移,垂杨空有万条垂。二分明月仍今夕,十里珠帘异昔时。回望乡关迷咫尺,频年踪迹愧支离。可怜杨子桥边水,只与征人照鬓丝。
拟岘台。元代。何中。拟岘台,山如杯,树如苔。台前东风花乱开,流云藏雨花间来。花根得雨新绿催,花枝随雨成香泥。神工鞭策不停手,七尺容形争好丑。桐林领头木香酒,百钱一盏当酤否?
覆舟行为张春帆作。清代。施朝干。十月那得飞霹雳,风来挟水水冲击。船头倒曳船底高,一声下落幽宫阒。众客争抱危樯出,徐上邻船各相觅。一客未见众悲伤,须臾却走过芦荻。张子负才气,志本轻江湖。渡江舟覆死亦易,慷慨尚与常人殊。我今为子喜无恙,神魂不定翻惊吁。太阴鼓气森黪黩,纠纷百怪来深谷。张口食人亦爱才,下士大笑奇士哭。冯夷傲睨舞且歌,千里万里无平陆。但使一日身不死,回身又向此中逐。嗟哉行路难,茫茫若登天。登天苦寥廓,行路忧迍邅。君不见发鸠山中有精卫,衔石填海海水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