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对酒柳摇城,弄影当年隔阿兄。
老去梦魂呼杀贼,佩刀身手高峥嵘。
段伯平乞题戎服小像。近现代。陈三立。江南对酒柳摇城,弄影当年隔阿兄。老去梦魂呼杀贼,佩刀身手高峥嵘。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寓目 其二。宋代。宋伯仁。昼景逢春渐渐长,博山添爇半匙香。梅花一片娇无力,自趁晴风过粉墙。
与天骘宿清凉广惠僧舍。宋代。王安石。故人不惜马虺隤,许我年年一度来。野馆萧条无准拟,与君封殖浪山梅。
感怀 其四。明代。杨基。蝮蛇冬未蛰,裛草寒更生。阳光泄为电,地雷忽有声。上天号令乖,致此灾异并。不然多杀伤,兵气之所成。汉廷免三公,毋乃非政刑。愿言调玉烛,仰见三阶平。
红缨白羝双作牵,绿尊缥醴黄封全。尚书传诏太守宣,车骑杂遝隘里廛。
天子敬老还贪贤,安阳未得昼锦旋。高堂齐寿百福骈,锡尔难老加蕃延。
张元瑞司寇乞归觐不许命有司存问诸公皆贺以诗予亦同作。明代。顾清。红缨白羝双作牵,绿尊缥醴黄封全。尚书传诏太守宣,车骑杂遝隘里廛。天子敬老还贪贤,安阳未得昼锦旋。高堂齐寿百福骈,锡尔难老加蕃延。老臣再拜舞堂前,臣身踵顶恩皆天。天念臣息臣预怜,馀生何以效尘涓。圣朝孝理万国平,山林无事日高眠,但饮春酒歌尧年。
次韵巽老。宋代。李处权。风前竹干须料理,雨后蜗涎费扫除。北客经过无好语,南州骚悄少安居。雄称百万空扛鼎,功盖三分漫顾庐。识字信为忧患始,邺侯何必万签书。
唐臣满月洗儿索诗故赋。金朝。李俊民。幽径疏篱竹外村,淡烟斜日水边城。地形占斗辨南北,风俗以人分重轻。坐上有山围似画,樽中得酒论如兵。青春将种多才调,拂袖林泉恐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