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俯招人,老惫久乃至。
荒荒墓旁庐,去住自移世。
拂拭网丝榻,敢忘鼠衔泪。
暝色接江海,渺然一身寄。
缺月生楼头,光浮万松气。
浸入苍烟窟,变灭荡层吹。
野水出蛙声,共我肝肠沸。
环环众壑影,漾漾孤灯味。
竹丛把茗碗,露下湿秋思。
窥廊夔魅空,冷抱星辰睡。
崝庐楼夜。近现代。陈三立。灵峰俯招人,老惫久乃至。荒荒墓旁庐,去住自移世。拂拭网丝榻,敢忘鼠衔泪。暝色接江海,渺然一身寄。缺月生楼头,光浮万松气。浸入苍烟窟,变灭荡层吹。野水出蛙声,共我肝肠沸。环环众壑影,漾漾孤灯味。竹丛把茗碗,露下湿秋思。窥廊夔魅空,冷抱星辰睡。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九日无酒。宋代。喻良能。年年把酒对黄花,一任西风醉帽斜。今日无钱还对菊,不知何处酒堪赊。
入典剧署作。明代。李待问。自许投身粤水边,病慵那得溷三铨。新恩喜值飞龙日,旧署惊看画鹤年。未有涓埃酬圣主,敢将疏拙对时贤。东方更忆艰难计,每为除书一黯然。
解连环三首 其二。清代。史承谦。乍停吴榜,指灵山深处,待携筇杖。吹几阵、料峭东风,唤得得青驴,绕过林莽。一半斜阳,蚤已挂、古藤萝上。更松声竹影,引入霞心,佳景难状。莫说图景惝恍。想当年僧绍,始穷幽赏。羡煞渺渺禅栖,隔世界由旬,尽刬烦障。惭愧尘容,且暂领、烟云供养。约他年,结茅行药,采芝拾橡。
即事有怀寄彦辅仲宗二兄二首 其一。宋代。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农收争暖日,老病怯高风。徙倚非无计,心期莫与同。向来欢会处,离合太匆匆。
少年游 有感。清代。徐灿。衰杨霜遍灞陵桥。何物似前朝。夜来明月,依然相照,还认楚宫腰。金尊半掩琵琶恨,旧谙为谁调。翡翠楼前,胭脂井畔,魂与落花飘。
人日同懋章步入仁寿庵。明代。谢元汴。春柔草木善,吾意眷松寒。值此芳菲日,空歌道路难。悠哉黄面士,烟雪历川峦。寄食青龙宅,乐天得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