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雪冠岩峦,高高水上看。
笳音切云起,人语落溪残。
钓稳鱼痕长,晴完雁背宽。
引春文石径,梅气自生寒。
始春初堂望钟山余雪。近现代。陈三立。余雪冠岩峦,高高水上看。笳音切云起,人语落溪残。钓稳鱼痕长,晴完雁背宽。引春文石径,梅气自生寒。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谒金门。宋代。赵师侠。风雨急。红紫又还狼藉。嫩绿团枝苔径湿。帘开双燕入。院静昼闲人寂。一缕水沈烟直。心事有谁能会得。阶前芳草碧。
同辛兖州巢父虚副端岳相思献酬…兼呈辛魏二院长杨长宁。唐代。戎昱。暮角发高城,情人坐中起。临觞不及醉,分散秋风里。虽有明月期,离心若千里。前欢反惆怅,后会还如此。焉得夜淹留,一回终宴喜。羁游复牵役,馆至重湖水。早晚泛归舟,吾从数君子。
旅夕柬方孟旋。明代。韩上桂。方君昂藏身八尺,紫髯绿鬓双眸碧。浩气如涵万顷潭,高情似削千仞壁。自少读书武林城,年未二十已知名。潮翻八月奔雷壮,日出东海红云生。手挽金轮如欲动,力回恶浪不敢纵。钜器羞从瓦釜鸣,利剑岂作毛锥用。我素闻之想其人,烟水茫渺不可亲。今春射策道相识,始信干莫固有神。旅店寒灯相照坐,雪花如掌当檐堕。语到微时鬼欲惊,谈当入处的如破。晨起驰驱各就途,并乘騕袅问皇都。他时显晦犹难定,此夕论心兴不孤。
以诗句咏梅·巡檐说尽心期事。宋代。方蒙仲。一生心下事,皆可对人言。独有这些子,难为世俗论。
汪比部迁庆阳守问之。明代。王世贞。吾爱汪夫子,虬髯凌紫烟。诗仍我辈读,官得众人怜。北地逢贤守,匈奴可近边。几时驱马发,雪里渡秦川。
忆江南·清明六首 其一。清代。陆震。清明节,天意晓来和。正喜乍晴晴不久,愁他欲雨雨偏多。佳节惜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