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从兄姊,读书前间屋。雪蕉斋集诗,童稚耳已熟。
十三学韵语,陶集亲课读。高韵何所知,呤讽意自足。
十五授杜诗,忠爱致谆嘱。中年丁世变,山海横翻覆。
艰难百战余,风雨千家哭。何期孑尔身,不死亦未辱。
苦吟习仍在,祖武嗟难续。三复课儿篇,悲风动林谷。
竹岙扫墓三首 其一。近现代。王季思。昔我从兄姊,读书前间屋。雪蕉斋集诗,童稚耳已熟。十三学韵语,陶集亲课读。高韵何所知,呤讽意自足。十五授杜诗,忠爱致谆嘱。中年丁世变,山海横翻覆。艰难百战余,风雨千家哭。何期孑尔身,不死亦未辱。苦吟习仍在,祖武嗟难续。三复课儿篇,悲风动林谷。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王季思。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夔巫道中 其二。清代。冯誉骢。天然形势固金汤,落日孤城暮霭苍。一代阵图名赫奕,四山云雨梦荒凉。谁赓骚客新词赋,莫问诗人旧草堂。且喜片帆风力顺,扁舟安稳下瞿塘。
秦少游。宋代。岳珂。昔江淹梦五色笔,而不以能书称。天昌其文,字偕以行,如公辞章,淹岂能京。既已禅长公之文箓,奚必夸大令之墨精。托敬贤之盛心,尚遗迹之可凭。然则我得其诗,手之而不释。予方将借荆国之书,以为此帖之评。
扃秀亭。宋代。沈大椿。倦飞山鸟未能迁,心在孤云叠嶂间。大水雄山须远适,好风佳月自幽閒。非关谢傅当年事,何似周郎旧日山。安得此心成独往,白鸥盟约在江湾。
腊月癸亥立春喜晴三首 其一。明代。陶宗仪。一冬霪雨动弥旬,今日初晴值立春。八表荡除阴沴尽,万民瞻睹太阳新。土牛綵仗寒犹冱,蔬甲雕盘绿未匀。林下老翁增寿纪,宫花不上小乌巾。
思越州山水寄朱庆馀。唐代。章孝标。窗户潮头雪,云霞镜里天。岛桐秋送雨,江艇暮摇烟。藕折莲芽脆,茶挑茗眼鲜。还将欧冶剑,更淬若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