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永叔在杨州,中秋待月後池头。
约公准拟与我敌,是夜二雄利矛。
我时小却避其锐,风愁雨怛常娥羞。
主人持出紫石屏,上有朏魄桂树婆娑而枝虬。
作诗夸诧疑天公,爱惜光彩向此收。
四坐稽颡叹辩敏,文字响亮如清球。
更後数日我北去,相与送别城门楼。
谁知康成能饮酒,一饮三百杯不休。
鸡鸣各自便分散,山光寺侧停画舟。
我来谒公公未起,卧索大白须扶头。
而今倏忽已八载,公领府事予居忧。
欧阳始是玉堂客,批章草诏传星流。
问公可忆羊叔子,虽在军中常缓带而轻裘,
寄声千里能信不。
寄维阳许待制。宋代。梅尧臣。当时永叔在杨州,中秋待月後池头。约公准拟与我敌,是夜二雄利矛。我时小却避其锐,风愁雨怛常娥羞。主人持出紫石屏,上有朏魄桂树婆娑而枝虬。作诗夸诧疑天公,爱惜光彩向此收。四坐稽颡叹辩敏,文字响亮如清球。更後数日我北去,相与送别城门楼。谁知康成能饮酒,一饮三百杯不休。鸡鸣各自便分散,山光寺侧停画舟。我来谒公公未起,卧索大白须扶头。而今倏忽已八载,公领府事予居忧。欧阳始是玉堂客,批章草诏传星流。问公可忆羊叔子,虽在军中常缓带而轻裘,寄声千里能信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陈集生太史还朝 其一。明代。区怀瑞。谒帝承明庐,轺车遄行迈。伫立望亲宾,江堧集冠盖。之子世圭璋,誉命雄昭代。德业天人资,早慧光廷对。来归驷牡騑,赴阙民风载。琮璧川岳辉,秘阁丝纶待。夕瀣肃简书,秋云捲斿旆。怅彼青骊歌,宛及黄花会。感慨觞咏中,兴况山川外。恍听渚鸿声,离思满群籁。
寄泰山吴道人。明代。黎贞。当年浪迹遍中垓,曾到神仙洞里来。种药岩前瑶草发,朝真坛下碧桃开。邀看伏火黄金鼎,共酌流霞白玉杯。今日相思重相望,泰山云气碧崔嵬。
挽许覃峰。元代。丁复。失访松云隐,哀吟《薤露》歌。前朝诸老尽,浮世百年过。山水高情足,诗书远泽多。何曾入城府,秦凿自寒波。
雨。明代。李舜臣。薄午炎蒸极,忻看雨足垂。似添池草绿,应洒陌尘缁。吏道聊乘暇,幽襟复在兹。因思故里日,耕稼候东菑。
望湖亭宴集得台字。明代。梁梦雷。独立苍茫湖上台,千家烟火隔蓬莱。船依古岸渔归晚,花落孤山月满苔。彭蠡平分红蓼渚,匡庐半入白云隈。酒阑不尽当歌思,徙倚东风未易裁。
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送客)。唐代。雍裕之。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