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固多喜,虽多安得愁。
既能勒花苞,又解滋耕畴。
池添痕痕涨,渠有细细流。
不同离妇怨,一落不可收。
定知矜有年,岂似斗粟賙。
西掖喙夫子,吟观意迟留。
正声隮雅颂,高论等阳秋。
我惭才甚薄,难继东山讴。
次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二首。宋代。梅尧臣。春雨固多喜,虽多安得愁。既能勒花苞,又解滋耕畴。池添痕痕涨,渠有细细流。不同离妇怨,一落不可收。定知矜有年,岂似斗粟賙。西掖喙夫子,吟观意迟留。正声隮雅颂,高论等阳秋。我惭才甚薄,难继东山讴。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戴文进溪山春雨图。明代。陈凤。林间雀声急,知有少女风。溪云挟雨至,倏忽弥春空。霏霏湿尽山桥路,行人冲雨行唤渡。沾泥涉险亦何为,兴来疑向若耶去。山环水绕路不分,绝径乃有逃名人。贪看秀色卷帘坐,不觉岚气侵衣巾。林花落地半随水,流向前溪犹未已。新水才添势正雄,客舟多系垂杨里。意匠经营何太奇,空堂素壁迥含姿。恍然对此翻自讶,如在山村看雨时。
次韵穆父舍人再赠之什。宋代。苏轼。诏语春温昨夜班,屋头鸣鴃便关关。游仙梦觉月临幌,贺雨诗成云满山。怜我白头来仗下,看君黄气发眉间。凤池故事同机务,火急开撙及尚闲。
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此诗为释道潜作。宋代。苏轼。煌煌世胄余,夫子非碌碌。由来有诗书,所以能绝俗。得官本河朔,瓜期未易促。扁舟下南来,逸驾追鸣鹄。遇胜即徜徉,风餐兼露宿。嗟余偶倾盖,一笑外羁束。杖策每过従,相携访山谷。东风披鲜云,绣错出林麓。松门有时尽,幽景无断续。崖转闻钟声,林疏见华屋。衔山余落景,归迹犹踯躅。谁云邺下欢,往事不可复。吾曹二三事,取乐亦云足。愿公寄新诗,一一能见录。船头行北归,囊橐有美玉。尘埃京洛人,亦与洗心目。
中秋前一日邀贺子忱为对月之款乃审放意山林。宋代。曹勋。积阴扫秋风,吹作今夕月。山岳四高寒,天地一澄澈。幽人渺何许,庆喜清晖发。一樽不同乐,孤光共愁绝。
登甘泉山。清代。张四科。近郊莽平楚,崇陵表步仞。邈尔蓄云雨,岿然作固镇。憩涧希白石,升阪遗乔林。尘居夙鹤望,霞标若瑶岑。层丘既斗回,阴冈亦宿列。振衣陟其颠,北风将暮雪。目存汉王墓,想属陈公陂。古人虽已矣,警余千载怀。
长安路。还是燕乳莺娇,度帘迁树。层楼十二阑干,绣帘半卷,相思处处。漫凭伫。因念彩云初到,琐窗琼户。梨花犹却春寒,翠羞粉怨,尊前解语。空有章台烟柳,瘦纤仍似,宫腰飞舞。憔悴暗觉文园,双鬓非故。闲拈断叶,重托殷勤句。频回首、河桥素约,津亭归步。恨逐芳尘去。眩醉眼尽,游丝乱绪。肠结愁千缕。深院静,东风落红如雨。画屏梦绕,一篝香絮。
瑞龙吟·长安路。宋代。陈允平。长安路。还是燕乳莺娇,度帘迁树。层楼十二阑干,绣帘半卷,相思处处。漫凭伫。因念彩云初到,琐窗琼户。梨花犹却春寒,翠羞粉怨,尊前解语。空有章台烟柳,瘦纤仍似,宫腰飞舞。憔悴暗觉文园,双鬓非故。闲拈断叶,重托殷勤句。频回首、河桥素约,津亭归步。恨逐芳尘去。眩醉眼尽,游丝乱绪。肠结愁千缕。深院静,东风落红如雨。画屏梦绕,一篝香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