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池上絮。唐代。韩愈。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池塘上没有什么风,只有那落日的余辉,杨花在天晴后又各自从池塘上飞起来了。
柳絮为了依靠它的纤质越过这清镜似的池塘,却满身湿透而不能够归去了。
晖:日光。
杨花:即柳絮。
纤质:谓纤小的身躯。凌:渡过,逾越;清镜:指池水。
湿却:湿了。
这是韩愈一首描写柳絮的诗。微风不兴,柳絮满天,夕阳之下,诗人坐在明澈如镜的池塘岸上,静心地看着柳絮怎样轻轻地飘落在水中,那纤细的绒毛又是怎样被水一点一点地润湿而再也不能飞起。这样的观察和描绘,说明诗人对大好春光是有无限情趣的。
此诗通过对夕阳湖畔柳絮满天,杨花飘落水面,被水浸湿再也不能飞起来这个细节的描绘,体现出作者陶醉于旖旎的大自然风光的情趣。作品前以写景起兴,后转比拟,堪称鞭辟入里之作。
此诗前以写景起兴,后转比拟。意在杨花不过为了飞到水面上照下自己,便落入水中,无复飞扬了。当然有昌黎自况。“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穹不得归.”一句抓住在池边欣赏柳絮的情景。杨花飞飞,装点暮春,时节必然,为何又要临水自照呢?人莫不如此,一身于天地间,自然有命,却偏要通过荣誉、权力、财富自见。郭象注《庄子》曰,圣人不对物。“不对物”则无我,无我则无须自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玉盘盂二首(并叙)。宋代。苏轼。东武旧俗,每岁四月大会于南禅、资福两寺,以芍药供佛。而今岁最盛,凡七千余朵,皆重跗累萼,繁丽丰硕。中有白花正圆如覆盂,其下十余叶稍大,承之如盘,姿格绝异,独出于七千朵之上,云得之于城北苏氏园中,周宰相莒公之别业也,而其名俚甚,乃为易之。杂花狼藉占春余,芍药开时扫地无。两寺妆成宝缨络,一枝争看玉盘盂。佳名会作新翻曲,绝品难逢旧画图。従此定知年谷熟,姑山亲见雪肌肤。花不能言意可知,令君痛饮更无疑。但持白酒劝嘉客,直待琼舟覆玉彝。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吾家岂与花相厚,更问残芳有几枝。
寓题寄玉山。元代。柯九思。溪行何处是仙家,谷口逢君日未斜。隔岸云深相借问,青松望极有桃花。
拟庾子山咏画屏风诗 其五。清代。张鹤龄。江东盛文宴,冠盖足遨游。杨枝狎文羽,桃叶送烟流。石梁遥擘径,云栈近依楼。何事悲田宅,东陵故彻侯。
观画目送飞雁手提白鱼。宋代。晏几道。眼看飞雁手携鱼,似是当年绮季徒。仰羡知几避缯缴,俯嗟贪饵失江湖。人间感绪闻诗语,尘外高踪见画图。三叹绘毫精写意,慕冥伤涸两踟蹰。
杂诗二十二首 其十八。宋代。刘敞。伯夷逃西山,尼父居九夷。世苟不我用,我方从此辞。道悠岂忌远,义丰不云饥。世非乏贤士,为问从者谁。由也实好勇,叔齐固同时。舍此乃无人,籧篨而戚施。远矣千岁后,怆焉我心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