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山行迷碧草,息心对山觉山好。六朝僧去忽千霜,三秋招隐惟五老。
一峰初上晓松哀,瀑布声闻客绪开。舍车纵步过东寺,山僧谓我结莲来。
莲社年来孰为首,我亦渊明性耽酒。颓颜独倩菊英滋,酣情易令苍山朽。
祇今望阙复趋庭,云舍南溟动远汀。他时散发罗浮上,对望仙庐九叠青。
憩庐山东林寺和王阳明先生壁间韵。明代。郭之奇。百里山行迷碧草,息心对山觉山好。六朝僧去忽千霜,三秋招隐惟五老。一峰初上晓松哀,瀑布声闻客绪开。舍车纵步过东寺,山僧谓我结莲来。莲社年来孰为首,我亦渊明性耽酒。颓颜独倩菊英滋,酣情易令苍山朽。祇今望阙复趋庭,云舍南溟动远汀。他时散发罗浮上,对望仙庐九叠青。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郭之奇。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四。清代。陈宝琛。晓寻观音洞,乃登极乐峰。洞深未穷底,峰峻淩空濛。峰后亦一洞,谓与浑河通。当年避兵人,千百来求容。众人一不见,从此丸泥封。我读壁上题,尽然声泪同。上述乱离状,下勘富贵空。谁将此时心,散作千声钟?回向忏我佛,冷冷西来风。
再逢成上人。宋代。宋祁。上都初见赤髭年,并在西州绛帐前。每与文殊同问疾,不知灵运遽生天。淮山永忆吟无社,梁苑重来供有缘。休问外堂诸弟子,饿思周粟赋归田。
送潘德久。宋代。叶适。每携瘦竹身长隐,忽引文藤令颇严。闻道将军如郤縠,不妨幕府有陶潜。江当阔处水新涨,春到极头花倍添。未有羽书吟自好,全提白下入诗奁。
野鹰。明代。蓝仁。野鹰栖老江边树,整刷毛衣矜爪距。深林未见攫妖狐,近市且知争腐鼠。天生羽族谁尔雄,尔德不肖形躯同。云霄真骨死炎瘴,来者如斯往者空。
偈颂五首 其三。宋代。释亮。参学事,绝商量,急著眼,快承当,处处无非安乐乡。阿呵呵,好快活,万两黄金也消得。
送项使君季约二首 其一。宋代。刘克庄。世有凝香乐,君侯总未知。清斋灯火夕,闭閤荔支时。郡小留难住,民愚去始思。两年案头笔,一字不容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