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看欲断,紫陌去何长。日气摇寒水,风声送晚凉。
金陵龙虎势,宝剑斗牛光。独有临分袂,仆夫亦感伤。
郊别内兄。明代。李舜臣。青山看欲断,紫陌去何长。日气摇寒水,风声送晚凉。金陵龙虎势,宝剑斗牛光。独有临分袂,仆夫亦感伤。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李舜臣。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燕京杂诗 其十二。明代。陈之遴。朱城绣岭接西山,缥缈花宫紫气间。塘上水嬉陈百戏,楼头春望出双鬟。干戈满地天方怒,台榭无人月不还。惟有金鱼池畔路,三春游马暂回环。
越明日寝哭后作。明代。邵宝。别公已分见无期,不谓伤心在此时。再致语将茎露酒,两知音托惠泉诗。山中几杖操今远,雪里门墙立故迟。最是寿筵宾客散,西风吹雨夜凄其。
迎春日书茅笔寄怀。明代。陶益。惜昔迎春寺重游,珠林同咏壁间留。今朝独试茅龙手,折取梅花寄陇头。
挽王简卿侍郎三首。宋代。刘克庄。已矣孤知己,颜苍鬓发稀。虽曾参话俩,终未契禅机。尚欲扁舟访,俄传只履归。无因拜公墓,稽首忏前非。
苦旱 其二。清代。丘逢甲。眼中赤地真千里,万首翘天望雨来。谁叩九阊讼风伯,新云才起又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