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儿今年三十二,已近人生半七十。不早转头脩善行,后来追悔何由及。
寄长儿韵语 其二十七。明代。杨士奇。吾儿今年三十二,已近人生半七十。不早转头脩善行,后来追悔何由及。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杨士奇。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忆留都官舍。明代。伦以诜。三年卜筑傍城隅,幽思依然吏隐居。魏阙天光凭槛里,钟陵山色捲帘馀。花深曲径催携酒,月下閒庭伴读书。惆怅别来无限意,凤台回首独愁予。
蒲中杂咏 竹轩。宋代。赵鼎。笙箫声断一杯残,翠袖云鬟共倚栏。要藉馀阴清晚醉,酸寒莫作子猷看。
鹧鸪天。宋代。李之仪。收尽微风不见江。分明天水共澄光。由来好处输闲地,堪叹人生有底忙。心既远,味偏长。须知粗布胜无裳。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
和临湘奉议孙敷山归田十咏 其八。宋代。徐经孙。家有园池幸未荒,客来有酒或传觞。秋宵玩月冬观雪,春日寻芳夏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