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衣其紑,载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周颂·丝衣。两汉。佚名。丝衣其紑,载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译文
丝绸祭服白又净,戴冠样式第一流。从庙堂里到门内,祭牲用羊又用牛。大鼎小鼎食物满,兕角酒杯弯一头,美酒香醇味和柔。不喧哗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长寿。
注释
丝衣:神尸所穿的丝质白色的祭服。
紑(fóu):洁白鲜明貌。
载:借为“戴”。弁(biàn):古代贵族戴的鹿皮帽子。俅(qiú)俅:形容冠饰美丽的样子。一说恭顺貌。
堂:庙堂,或以为即明堂。徂(cú ):往,到。基:通“畿(jī)”,门内、门限。
鼐(nài):大鼎。鼒(zī):小鼎。
兕(sì)觥(gōng):犀牛角做的盛酒器。觩(qiú):形容兕觥弯曲的样子。
旨酒:美酒。思:语助词,无义。柔:指酒味柔和。
吴:大声说话,喧哗。敖:通“傲”,傲慢。
胡考:即寿考,长寿之意。休:美誉,一说指福禄。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81-782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2-694
这是一首记述周贵族祭毕巡视饮宴安排情况的小诗。《毛诗序》谓此篇主旨是“绎”。“绎”即“绎祭”,语出《春秋·宣公八年》:“壬午,犹绎。”此诗未有“绎祭”字样,《毛诗序》应是推测;但从诗的内容看,这个推测还是有根据的,所以尽管有人责难,但一般还是为后人所接受。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81-782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2-694
此诗首二句言祭祀之穿戴。穿的是丝衣,戴的是爵弁。丝衣一般称作纯衣,《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郑玄注:“纯衣,丝衣也。”弁即爵弁,“其色赤而微黑”(《仪礼·士冠礼》郑玄注),与白色的丝衣配合,成为祭祀的专用服饰。《礼记·檀弓上》曰:“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绖缁衣。”《毛诗序》可能就是根据这两句诗而断定此篇与祭祀有关。“俅俅”毛传训为“恭顺貌”,而《说文解字》曰:“俅,冠饰貌。”《尔雅》亦曰:“俅俅,服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上文紑为衣貌,则俅俅宜从《尔雅》、《说文》训为冠服貌矣。”马瑞辰的意思是首句的“紑”既为丝衣的修饰语,则二句的“俅俅”与之相应当为弁的修饰语,故训为冠饰貌,而不训恭顺貌。
三、四句言祭祀之准备。“自堂徂基”点明祭祀场所。“基”通“畿”,指庙门内。这个地方又称作“祊”(崩)。《礼记·礼器》:“设祭于堂,为祊乎外。”郑玄注:“祊祭,明日之绎祭也。谓之祊者,于庙门之旁,因名焉。”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王禘》:“求之或于室,或于祊也。于室者,正祭;于祊,绎祭。”这是正祭与绎祭区别之所在。《毛诗序》或许就是据此推断此篇是“绎”。羊、牛是用作祭祀的牺牲。
五、六句言祭祀之器具。鼎是古代的炊具,又是祭祀时盛熟牲的器具。此处无疑用作后者。鼐和鼒其实也是鼎,只是大小不同。鼐最大,用以盛牛,《说文解字》:“鼐,鼎之绝大者。”段玉裁注:“绝大谓函牛之鼎也。”鼎次之,用以盛羊,鼒最小,用以盛豕。陈奂《诗毛氏传疏》曰:“上句‘堂’‘基’‘羊’‘牛’以内外小大作俪耦,至本句变文。”也就是说,由上句的从小及大,变为此句的从大及小。“兕觥”又称爵,《诗毛氏传疏》:“兕觥为献酬宾客之爵,绎祭行旅酬(祭礼完毕后众人聚在一起宴饮称为‘旅酬’),故设兕觥焉。”
最后三句言祭后宴饮,也就是“旅酬”。这里突出的是宴饮时的气氛,不吵不闹,合乎礼仪。《小雅·桑扈》最后一章:“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通‘匪’)交(儌)匪敖,万福来求(聚)。”与这三句正可互相印证。
潓阳亭作。唐代。元结。问吾常宴息,泉上何处好。独有潓阳亭,令人可终老。前轩临潓泉,凭几漱清流。外物自相扰,渊渊还复休。有时出东户,更欲檐下坐。非我意不行,石渠能留我。峰石若鳞次,欹垂复旋回。为我引潓泉,泠泠檐下来。天寒宜泉温,泉寒宜天暑。谁到潓阳亭,其心肯思去。
迎广帅徐意一大参五首 其三。宋代。李昴英。别去丹山划七春,一廛今日是滕民。拟撑钓舸迎前路,猿鹤从傍冷笑人。
点绛唇。宋代。朱敦儒。春雨春风,问谁染就江南草。燕娇莺巧。只是参军老。今古红尘,愁了人多少。尊前好。缓歌低笑。醉向花间倒。
次韵赵同年赠示进退格。宋代。方岳。鬼自揶揄刘伯龙,文穷断不怨天公。诸侯王表今安用,中圣贤人时一逢。凡事无心从我拙,独诗有癖与君同。檐花细雨从容夜,待发华鲸铿钜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