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ǎi

芋艿


拼音yù nǎi
注音ㄩˋ ㄋㄞˇ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芋艿[ yù nǎi ]

⒈  大的芋。

taro; eddo;

⒉  这种植物的块茎。

引证解释

⒈  植物名。古代也称蹲鸱。其叶片呈盾形绿色,叶柄肥大而长,可作猪饲料。地下块茎呈球形或卵形,富含淀粉,可供食用。

⒉  指芋艿块茎。

⒊  特指芋艿块茎之大者。亦称“芋母”、“芋奶”。与“芋子”相对。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芋母》:“国朝 施可斋 《闽襍记》云:‘ 闽 人称芋大者曰芋母,小者为芋子。’……吾乡称为芋艿,当为芋奶之误,奶即嬭字,俗称母为奶,芋奶亦犹母子之义。因芋字从草,并改奶作艿耳。”

芋艿造句

1、特点:芋艿酥透、汤甜,桂花味浓郁。

2、本发明公开高新技术的农业种植技术,具体涉及芋艿的早熟高产栽培方法。

3、芋艿化痰消郁结,蘑菇能抑癌细胞;海带含碘治水肿,豆芽不让血脂高;芦根消热助润肺,甘蔗解酒除烦恼;饮食保健常做到,祝你天天乐陶陶!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